马英九二次“登陆” 余音绕梁丨湾区望海峡
,直新闻是深圳卫视全媒体新闻品牌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这是《湾区望海峡》的第118期
11日,马英九一行结束第二次访问大陆行程返回岛内。从“登陆”伊始到与习近平主席的第二次见面,国际舆论、两岸媒体给予高度关注。马英九在大陆所收获的各种信息,“余音绕梁”。
美国台海问题专家郝志坚(Dennis V. Hickey)接受香港“中评社”采访时指出,西方媒体对于马英九访问大陆的报道有许多偏颇之处。任何明智的人都希望马英九此访对台海和平稳定有所贡献,因此马英九访问大陆应当得到赞扬,而不是批评。
郝志坚表示,西方媒体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大多数台湾选民拒绝了民进党候选人。赖清德仅以40%的选票当选。大多数台湾选民更喜欢两位“对大陆友好”候选人中的一位。许多外国民众似乎并没有真正领会民进党失去台湾立法机构控制权的事实。
事实上,人民大会堂的会面,传递出来的重磅信息和重要意义值得回味。大陆最高领导人表示,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没有什么心结不能化解,没有什么问题不能商量,没有什么势力能把我们分开。海峡的距离阻隔不断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制度的不同改变不了两岸同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客观事实,外部的干涉阻挡不了家国团圆的历史大势。马英九表示,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共同政治基础。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应深化交流合作,共同传承中华文化,提升两岸同胞福祉,携手前行,致力振兴中华。
外界注意到,两位“老朋友”会面中同时强调“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这对于岛内绿营势力有着警示作用。美国巴克内尔大学教授、华裔学者朱志群认为,马英九在大陆期间多次重申反“台独”,这是大陆非常乐见的,大陆给他以高规格的接待。特别是马英九强调两岸人民都是炎黄子孙,同为中华民族,共享历史与未来。
今年台湾地区选举结果显示,岛内大多数民众的心声是要和平,不要战争,这是台湾社会的共识。但是,民进党政府在当前政策下,没办法取得和平,没法跟对岸交流。这种情况下,马英九出面,是非常值得赞赏的。
美国美利坚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亚洲研究理事会主席赵全胜,回顾马英九去年首登大陆之行是“破冰之旅”,此次二度踏足大陆则是“融冰之旅”。在台海局势持续紧张之际,强调两岸融合,很有意义。对于习近平主席与马英九的第二次会面,赵全胜用四个“新意”来概括:一是两岸中国人没有什么心结不能化解;二是强调中华文化的传承;三是着眼青年,着眼长远;四是明确提出不受外力干扰干涉。
与去年行程不同的是,马英九首站来到了大陆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在深圳,马英九一行参观深圳大疆、腾讯、比亚迪三家高科技企业,多次被科技进步的成果所折服,亲身感知大陆经济发展脉搏。
在广州,马英九率领台湾青年拜谒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再忆抗日英烈的英雄事迹。
在陕西,马英九一行参加“甲辰(2024)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活动,一度哽咽,他表示率领台湾年轻人来大陆亲祭黄帝,意义十分重大。
在北京,马英九与台湾青年在八达岭长城上,合唱那首创作于1937年的抗战歌曲《长城谣》,眼眶再度湿润。
连日来,马英九一行传达出期盼两岸同胞走近走亲、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心声。马英九多次谈到,两岸要追求和平、避免战争,为振兴中华共同奋斗;台湾青年也表示,两岸新一代友好来往、亲密交流,改善两岸关系之路必然可期。
对于马英九二次“登陆”,岛内舆论也给予了肯定。岛内时事评论员赵少康分析认为,马英九此行为两岸紧张的关系加了“润滑剂”,意义更重大,请赖清德发挥智慧把握机会,不要抹煞了马英九的苦心。
岛内时事评论员郭正亮指出,国民党一些公职人员错误地对马英九访陆议题避之唯恐不及,真的是把政治看得太简单了。郭正亮说,不可能不去提台湾的未来、台湾的愿景,还有台湾跟大陆要发展什么关系,这不可能回避的。
国际舆论也对此次马英九之行给予关注。新加坡《联合早报》评论认为,这次会见强调了坚持“九二共识”就能维系两岸和平,且让台湾争得更多实惠以及国际政治空间。《联合早报》进一步强调,就马英九而言,感念到当前台海局势的凶险,他大力凸显民族认同,希望大陆顾念到大家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因而能重视台湾人民珍惜的“价值与生活方式”,“以中华文化蕴涵的智慧,确保两岸互利双赢”。
正如东吴大学法学院兼任助理教授叶庆元所分析那样,马英九和国民党执政的八年,两岸观光、文化交流活动频繁、两岸投资畅旺,两岸冲突风险大幅降低,岛内人民生活富足。如今,在赖清德上任前,马英九第二次赴大陆访问,重现了两岸和平的契机,也是给赖清德提供一个选择的机会──是要延续蔡英文跟民进党深绿的“亲美仇中”路线,还是走回马英九的两岸和平发展路线?
赖清德和绿营,你们会选择了吗?
推荐阅读
更多精彩内容 搜索微博“直新闻”